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企业经营稳步发展
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发展韧劲持续显现。一是收入利润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8.7%,超九成企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31万亿元,半年首次超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0.6%,大多数企业都大幅度增长。二是运行质量持续提升。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率7.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68.5万元/人,同比增长139.6%。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4%。6月末,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64.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上半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210亿元,同比增长37.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累计完成投资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速8.7%。
坚持“两利四率”目标引领。“两利四率”是近几年中央企业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体系,是对中央企业经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2021年,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经营目标,推动央企利润率、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稳健可控。提出“两利四率”目标,主要是引导企业更加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提质增效、聚焦改革创新,确保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年初既定的目标,国资委综合运用预算引领、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推动“两利四率”的“两高三增一稳”来保障中央企业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十三五”“量质”显著齐升。“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连续突破50万亿元、60万亿元关口,2020年底为69.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7%;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为8.8%和9.3%。其规模、效益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2.2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董事会建设迈出重要步伐,82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积极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扎实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统筹运用多种方式强化中长期激励。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突出管资本重点职能,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工作闭环,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贯彻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若干意见(试行)》。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使党的领导更加融入公司治理,使公司治理更加完善,推动现代公司治理取得新进展。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100%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重要子企业完成率达到95.5%;93.8%的央企子企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其中6成以上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已达98.2%。
构建中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快速增长,其做法已经被市场普遍接受。一是激励实施与绩效考核相同步,要求企业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股权激励的实施要与公司业绩与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相挂钩,考核目标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价值创造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授予数量与薪酬水平相关联,参照国际惯例及市场实践,统筹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股权激励授予价值控制在薪酬总水平的40%以内,实现平稳规范起步,但对股权激励行权收益不再进行控制。三是激励方式与公司特点相匹配,指导上市公司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特点,科学选择激励工具,并可以结合市场情况探索创新激励方式。四是行权安排与激励约束相统筹,引导企业分期实施股权激励,权益授予后至少锁定两年,解锁后在不低于三年内分批生效,体现长效激励约束。五是公司治理与管理提升相协同,推动企业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不断健全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等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推动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作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方面的重点要求、共性经验,做好进章程、建制度,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积极稳妥,形成层级较为齐全、覆盖各环节的混改配套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要突出分层分类改革,一企一策推进混改,混改重在转换机制,完善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如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薪酬分配等。
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确保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取得更大、更多的实质性突破。相比前几年改革,三年行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系统化推进,二是穿透式推进,三是定量化督办。
三项制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它促使企业的活力、效率明显提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也明显增强。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耕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务实合作、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全力以赴搞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造了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工程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2020年8月,国资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作用。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模式,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提升核心架构自主研发水平,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加快企业内网建设稳妥推动内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联合攻关、产业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关键短板,围绕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加速突破先进传感、新型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共性技术及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打造形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中央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主动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生产、管理、营销、产业协作等各个方面,运用新形式、新手段,开启线上“云模式”,云签约、云招标、云生产、云销售、云招聘、云培训……由“屏对屏”代替“面对面”,“线连线”代替“手牵手”,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探索了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科技创新能力实质性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16%提升到2020年的2.55%,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4万亿元,占全国的1/4,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二是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三是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企业素质不断提高
开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示范。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18年以来,国资委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11家中央企业,开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示范企业工作。11家企业紧紧围绕“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核心内涵,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找差距、补短板、抓改革、强创新,行业技术创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领军作用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生产经营效益提升,领先优势不断夯实;社会贡献、品牌影响力加大,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彰显。
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重视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202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64.5%,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三年降两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狠抓提质增效。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参与“两新一重”建设,抢抓高回报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订单项目,不断发掘培育新增长点,加强产业链纵向合作和同行业横向协同。强化通信铁塔、油气管网、港口码头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对外合作。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医疗教育机构,厂办大集体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些工作已经全部进入收尾阶段,剥离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加速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十三五”时期,先后完成12组24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了5家企业,中央企业的数量同“十二五”末比,由106家调整到目前的96家。重组成效明显。宝钢、武钢重组后,通过发展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当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有效应对国际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提升了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切实增强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保利集团重组中丝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有序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重组后,在综合运力、干散货船队运力、油轮船队运力、杂货特种船队运力、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等方面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牵头成立新的航运联盟“海洋联盟”,在全国航运业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化整合有效推进。专业化整合可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以相关领域行业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稳步推动中央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稳妥开展并购重组。2020年,中央企业在医疗医药行业并购金额总计162.9亿元,同比增长2.4倍。鞍钢与辽宁本钢强强联合,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中国远洋海运收购秘鲁钱凯码头等项目,积极布局全球支点网络,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互联互通与经贸往来;同时,通过整合辽宁等地物流企业,积极构建点、线、网立体层面全程物流与供应链综合能力,全力确保国际国内贸易物流“生命线”循环通畅。
瘦身健体成效明显。自“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402亿元,减少管理费用33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1家中央企业通过吸收合并、破产重整、对外转让等方式,剥离非主营业务252项,涉及资产共计495.7亿元。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2020年全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部投资比重22.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完成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3500亿元。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等建设项目。组织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调查,推动在材料、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推进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合作,推动包括5G等领域协同发展。积极稳妥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全年,中央企业通过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等方式,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接近400项,带动社会资本超过500亿元,通过资本合作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
国际化经营成果显著。目前,中央企业在海外的资产有大约8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海外员工达到125万。“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实现的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0亿元,对外投资收益率达到6.7%。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二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三是有力促进了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贡献不断增加
中央企业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低碳发展,加快研发应用低碳技术,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工作,主要是稳步推进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的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依法开展碳排放的报告和信息披露;部分中央企业已经组建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盘查等工作,并且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能源、钢铁等重点行业中央企业已投资参股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的碳交易机构。
国资委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意见和方案,组织好中央企业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压减落后产能,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中央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更好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支持企业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的节能方式,指导企业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一是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部署,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建设。二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指导中央企业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光伏发电,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目前,超过1/3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并取得一批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成果。三是稳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大力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加强能效对标达标,持续推进煤炭绿色利用。中央企业单位产值的能耗现在在持续下降。四是稳步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组织中央企业加强低碳零碳负碳科技攻关,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布局在风电、核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碳捕集等技术研发应用。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2016-2019年,国资委党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压茬实施党建工作落实年、党建质量提升年、基层党建推进年、党建巩固深化年等4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中央企业集团配备主抓党建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党务部门达到平均编制,按在岗职工人数1%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按职工工资总额1%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基层党务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建必建”、按期换届“应换尽换”,涌现出以中船重工英雄群体、国家电网张黎明等为代表的一批时代楷模,成为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2020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学习研讨会,组织多家中央企业交流实践体会、总结经验,持续巩固深化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成果,强调面向“十四五”,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现代公司的治理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温存】
400-022-8981
电话:022-23707580
E-mail:daorigin@daorigin.com
总公司地址:天津市华苑产业区海泰发展六道6号海泰绿色产业基地F座6门4层
分公司:深圳道本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分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一路深业进元大厦1座7层
分公司电话:0755-25108023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或搜索“道本科技”
更多精彩等着你!
Copyright © 道本科技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3001009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602000997号